三种管理思维的转化及其运用
三种管理思维的转化
三分法思维可以轻易地转化为二分法和一分法思维,二分法思维也可以转化为三分法和一分法思维,但转化为三分法思维时相对比较困难。一分法则很难转化为三分法和二分法思维。所以下面只着重介绍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共同变化。
1.二分法的变化
二分法有两种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1-3 二分法变化示意图
二分法变为三分法
二构成一要变成一内涵二,也就是从二分法变为三分法很困难,因为条线不够长。所以对美国人来说,中国人很难懂,缺乏法制和规定,没有章法可循,甚至有时还会觉得中国人思维模棱两可。
二分法变为一分法
二分法要变成一分法则是一件很*的事情,只要放弃标准线,学会**服从就可以。所以一个美国人可以很*地就能理解并学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2.一内涵二的变化
一内涵二有两种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1-4 一内涵二的变化示意图
三分法变为二分法
一内涵二要变成二构成一是一件很*的事情,因为曲线够长,可以拉为直线。三分法的思维比较复杂,对是非标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强调较多。三分法转变为二分法,主要就是要将原先所持的是非标准简单化、单一化,随后即可依照标准一步步地作出是非分明的判断。
三分法变为一分法
三分法要变成一分法更是一件*的事情,只要完全放弃是非标准,学会**服从就可以了。三分法因为标准复杂难以把握而常常无法作出决断,现在变为一分法则只需取消标准听从命令就可以了,因为一分法只强调行动,完全不需要思考。
【自检】
请您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现有三组人,一组是习惯于一分法思维的日本人,一组是习惯于二分法思维的美国人,还有一组是习惯于三分法思维的中国人。现在要求这三组人一直齐步向前,走了一段路程后发现前面有一条很宽的水沟没法齐步走过去。
请问这时日本人、美国人、中国人分别会采取什么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1-1
*2讲 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下)
【本讲重点】
1. 思维的共同变形
2. 三种管理思维的统一运用
3. 如何理解二分法与三分法
思维的共同变形
二分法和三分法有着共同的变形,即都很*变成一分法思维。只要肯放弃个人思考,听从命令、卖力工作,很快就可以转变为一分法思维。如下图:
图1-5 共同变形为一统全局示意图
一分法思维的人因为平常习惯于根据命令来行动,缺乏独立的自我思考。所以一旦命令撤销,或环境改变,一分法思维的人就会感到较大的不适应和无助,结果也就很*走向自杀来获得解脱。所以日本人会有“以死为美”的传统观念。
三分法的包容性较强,可以轻易地转化为一分法和二分法。二分法的包容性则居于两者之间,转化为三分法就已经有些困难。而一分法的包容性则较差,很难转化为其他两种思维。
三种思维的包容性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习惯于三分法的人一般思维比较灵活,一般比较*学会思维生硬的二分法和缺乏思考的一分法。所以“三分法→二分法→一分法”的转变过程是一个顺势过程,而“一分法→二分法→三分法”的转变过程则是一个逆势过程。
三种管理思维的运用
三种管理思维各有利弊,应该综合运用,用三分法思考,二分法决定,一分法执行。如下图所示:
图1-6 三种管理思维综合运用示意图
兼顾并重,所以思维复杂,倾向微妙。具有一内涵二思维的人思考问题时会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然后进行非常细致的权衡,最后才会谨慎地作出决定,以做到决策周全,万无一失。
变动不居,不能说分明
一内涵二对“变化”有较度的敏感和关怀,所以认为事情的成功完成,不仅仅是勤于人事的收获,更要**遇的成全。
表里不一,不易生信任
一内涵二思维的人不会轻易信任别人,所以言行经常是表里不一,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这样也就不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结果人们都是言行虚虚实实,各自试探对方,只有在屡次试探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信任。
4.中国式管理的特征
一内涵二管理的代表就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有以下五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即:
可走可不走,合或不合
中国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非常宽松:员工感觉自己的才能个性和企业的风格比较相合,就会决定留下来;反之则会自行离开。
才也养不才,能者多劳
中国企业不会期望所有员工都很有才能,而是只要能招募到几个人才就可以。这样就可通过奖励少数人才,使其出色工作,从而养活大多数才能平庸的员工。
分工不明确,彼此照顾
中国企业没有明确的分工,所以一旦工作起来就需要员工之间彼此照顾,相互帮助,这样才能完成各式各类的工作。
有制度,也有例外
中国企业也重视制度的作用,知道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制度来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但中国企业从来不会因为有制度而忽视例外。所有的例外都在表明制度的局限,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一个个解决。
一切不确定,要看着办
市场变化多端,所以任何常规和先例都不能作为行动的依据,行动必须时刻贴近实际形势,**不能按规矩办事,更不能不管实际一意孤行行事。
【小结】
上面的讲述重点是二构成一和一内涵二的比较。分别详细介绍对比了二构成一、一内涵二的特性、优点、缺点及相应的管理模式代表,即美国式管理和中国式管理。二构成一有六个特性、六个优点及六个缺点,核心理念就是照章办事。一内涵二也有六个特性、六个优点及六个缺点,核心理念则是变动平衡。
*5讲 “一统全局”的情况(上)
【本讲重点】
1. “一统”全局的特性
2. “一统全局”的优点
3. “一统全局”的缺点
一统全局是日本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有其基本的特性和优缺点。而以这种思维来支配管理行为所形成的日本式管理,也有其*特之处。
1.一统全局的特性
一统全局的思维有以下六个主要特性:
**服从上级的命令,盲目顺从
一统全局思维的人头脑里有严格的等级系统,对上级和年长者必须**服从,听从其一切命令,而基本不会反思命令的正误。
对外抗争而对内互助,排他性强
一统全局思维较为强调内外之别,重视对内团结,一致对外。因此,平常个体之间虽然会发生“兄弟阋于墙”式的内耗,可一旦外敌当前就会放下干戈,先抵御外辱。
以关怀消弭制衡心理,彼此连结
一统全局思维重视个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完全通过关怀来消除个体对权力制衡的期望,从而使所有个体能够服从于**的*和命令,彼此连接,形成一个一致行动的集体。
注重团体权益和荣誉,集体主义
一统全局思维对集体权益和荣誉高度重视,个体只有在对集体有所贡献时才有自己的价值;反之,如果自己的行为对集体的权益或荣誉有所损害,个体就会在内心感到非常的“羞耻”,有时还甚至会采取较端的自杀行为来表明自己的歉意。
不容许个人**表现,单位合力
一统全局思维较端重视集体的*,较力压制个体的自我意识,不允许个人有**的表现,以此来保证整个集体的整体划一。
组织成员的行动一致,高一致性
一统全局思维的个体有很强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一切为公的道义感。每个个体都能自觉保证自身行动和集体一致,并以此为荣。
【自检】
请您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企业管理*将要去某公司演讲,*接待*的员工共有三位,即员工A、员工B和员工C。这三人在*来的第二天都要被派到国外去工作,所以在一起讨论怎么接待*。A说他会去认真接待,然后半夜回家再整理行李。B说还是将这工作交接给其他人,到时给*引荐一下新人就可以走了。C说到时直接向*说明自己明天有事,表示一下歉意,心意到了就可以了。
请问员工A、B、C分别属于何种思维。您赞同哪一种做法,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3-1
2.一统全局的优点
一统全局的思维主要有这样六个优点:
适合小变动的环境,打活动靶
一统全局本身就是为有效应对危机而形成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善于把握住小的“变动”,所以很适合变动较小的环境。
执行没有大的阻力,全力以赴
一统全局能够保证所有个体遵守上级的命令,从而使所有命令都能够非常畅顺地得到执行,很少会有阻力。执行命令的个体也都会全力以赴,不会思考命令本身是否正确这一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