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宾·夏哈尔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我们是跟着感觉走的。“幸福感”才是衡量人生的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较终目标。
人们总是把成功当幸福,实际上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无关财富多少,地位高低。
1
幸福是懂得知足
在《圆桌派》里,有一次窦文涛请了很多富豪嘉宾,问他们什么时候缺钱,出乎意料,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房子、车子、孩子教育到处都缺钱。
富豪也是缺钱的。他们虽然赚的钱多,但是欲望也在滋长。
没钱的时候,买几百的衣服,有钱的时候买几千的衣服,更有钱的时候,还有几万、几十万的衣服等着他。
所以,所谓有钱并不是你到底能赚多少钱,而是你是否能节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
不懂得知足的人,永远没有幸福可言,他们只能被欲望拿捏,一刻不得安宁。
《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
明朝胡九韶每天早上都要到门口焚香,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话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古人说: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貂,编民不让王公。
一个人若是不知足,有了金银怨恨没有珠宝,有了侯爵怨恨没有公爵,这样的人虽然富足,但是贪欲却让他们沦为乞丐。
一个人懂得知足,吃菜粥也觉得比山珍海味香甜,穿棉袍也觉得比狐袄温暖,这样的人虽然是平民,但是比那些王公贵族富有多了。
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有幸福可言。
2
幸福是专注当下
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过去不留,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过去的事情一去不返,没有谁能够挽回,沉溺在过去,只能被悔恨吞噬。
未来的事情尚未发生,过高的期待让人兴奋,太坏的预想让人焦虑,兴奋带来失望,焦虑带来痛苦。
过去和未来的事,只能让人平添烦恼。想活得幸福,只能活在当下。
所谓“当下”指的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
“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对当下生活的一种投入和满足。
心理学家也证明:如果一个人能够专注于当下,身心就会处于一种十分和谐的安稳中,很*引发一种**然舒缓的幸福感。
但是,我们太难专注于某件事了。
本来只是想上知乎查个东西写论文,结果意外看到了淘宝的推送,然后去逛了半小时的淘宝。
打算关手机的时候又看到优酷推送的娱乐新闻,然后又点进去看了半小时视频。
各种各样的app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已经很难专注地去做一件事了。
外界的诱惑越多,人们的专注力就越差,我们越来越难活在当下。
曾经有人向马祖禅师请教如何修行,马祖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眠。
这个人很奇怪地问:其他人也是这样做的啊,难道他们和你一样用功?
马祖回答说:不是的,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想着吃饭,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所以不一样。
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智慧。
二阶课程大纲
一、核心知识
◎ 基本概念
◎ 系统排列中的良知是什么?
◎ 良知的分类及作用
◎ 个人/群体之间的潜规则
◎ “个人良知”、“群体良知”、“伟大良知”
◎ 纠缠模式及其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后果
◎ 什么是心灵?
◎ 心灵的三大层面
◎ 家庭系统三大动力跟良知和心灵的关系
◎ 盲目的爱与觉悟的爱
◎ 爱的秩序
◎ 心灵的流动
◎ 与道**
家庭系统排列的发展阶段
1. 伴侣之间相处之道的规则;
2. 为众多的家庭问题,提供解答;
3. 为自己在家庭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4. 学到伴侣之间、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和谐共处的新方法;
5. 解决自己跟其他家庭成之间的问题;
6. 体验到自我提升和成长;
7. 与深层的自己重新连系;
8. 大大提高洞察力和深度;
9. 掌握很多高效能的助人技巧;
10. 认识、理解各种问题行为和情绪的背后意思和应对方法;
11. 为学习系统排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开启全新的视野
家庭系统排列的三种排列模式
# 一个核心概念
# 两个基本表现
# 三个系统动力
# 四个化解方法
# 五个指导方向
# 六个具体步骤
# 七个内在原则
# 八个转化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