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中国企业想对其采购员的工作进行量化,以确定企业的采购速度和周期。在量化中管理者发现采购员的工作速度不一:有些实地检查产品,一整天才能采购回来;有些则用电话采购,5分钟就可以完成。同时管理者又发现采购员记录工作也不真实:认真采购的员工怕**批评自己费时,多将采购时间写成半天;电话采购的员工则将采购时间写成一两个小时。
有利于教育和学习,传播快速
二构成一思维的管理表达清楚、层次分明,而且模式化,便于教育和学习,所以各国企业都很*学会和运用这种管理方式,进而使二构成一思维的管理成为**的主流管理模式。
相对地简单和专业,互不侵犯
二构成一思维的管理较其注重专业内部的细致划分,以求使各个层面和角度的管理行为都能够数据化和精细化,有时完全接近指令化的程序。
3.二构成一的缺点
二构成一同时也有着六个主要的缺点:
客观呆板,缺乏应变力
二构成一的思维已经习惯于按规矩章法行动,因此虽然做事客观,但同时也呆板且缺乏应变能力。固化僵死的制度和法规较终致使僵化人的思维,使人思维不灵活,行为不变通。
依法而行,丧失创造力
法律规章缺乏灵活性,一朝立法,十年不改。长期依法而行,依赖法制,自然导致思维惰性,进而逐渐丧失创造力。
有例可援,不喜欢创新
所有行动基本都要做到有例可援,也就没有必要自身再思考和作出判断了。一切照办显得又快、又有根据,而且创新又可能会出差错,因而也就形成了墨守陈规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单打*斗,不能够互助
二构成一思维崇尚个体,尊重个体的能力和权益,鼓励个体推销自己和表现自己。所以个体的“自我”观念往往比较强,好出风头,相互之间不大愿意,也不习惯于团结合作。
口说无凭,书面才算数
西方人讲信用,要立字为据才算是作了信用保证。口头的许诺一般人不会当真,也就不会在意兑现与否。有了书面保证才能以后有据可依控告对方的不守诺言。这种态度同时也包含了对“法”的尊崇。
按照制度,不容易调整
制度往往是根据一时之需、一地之宜而定。所以随着时过境迁,制度就可能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平常习惯于按照制度行动的西方人,这时就很难*调整自己的行动,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根本就想不出新的对策和方法。
4.美国式管理的特征
二构成一管理的代表就是美国式管理。美国式管理主要有以下五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两年不升迁,就要跳槽
美国式管理的企业员工流动率非常高,经常是两年不升迁就准备跳槽。因为两年得不到重用就说明自己的能力不被企业认可,只好另择“良木”了。
一年的考绩,不好就走
美国式管理本身比较急功近利,对员工的考核往往以一年为限,一年之内员工的考绩不佳,就会被勒令辞职。这种考核办法反过来就促使员工也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方式来获得好的业绩,这样整个企业界就都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氛围。
个人为单位,彼此竞争
美国式管理完全信守“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鼓励个体表现和个体间的公平竞争。因此员工之间*形成好胜心理,经常进行无休止的竞争较量。正因如此,美国式管理的企业很难建立起员工之间互助互谅的和谐关系。
一切有标准,同工同酬
美国式管理的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报酬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同工同酬。每个员工不管能力如何,只需完成自己的工作量,**额完成也不会多付薪水,如想提高工资,除非升级或者变更工种。
样样有规定,搞制度化
美国式管理的企业由于高度的制度化,企业内部缺乏自由空间,员工都成了各有专职的机器人,人与人之间也完全只有一些非常机械化的交流和沟通。
*4讲 “二构成一”和“一内涵二”的比较(下)
【本讲重点】
1. “一内涵二”的特性
2. “一内涵二”的优点与缺点
3. 管理中的二分法与三分法
一内涵二的特点及中国式管理
一内涵二思维是东方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有其基本的特性和优缺点。而在以这种思维来支配管理行为所形成的管理方式中,较典型的就是中国式管理。
1.一内涵二的特性
一内涵二主要有六个特性,即:
是非并不明确,表达也很含糊
具有一内涵二思维的表述者是非并不明确,表达也很含糊,因此听者就必须善于猜测表述者的心理和意图,揣摩他的弦外之音,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其意思。
彼此互补互助,能者应该多劳
一内涵二思维注重分析每个个体的优点缺点,崇尚个体之间的互补互助,对于能者则实行多劳多得的报酬原则。因此,个体都会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注意把握机遇,尽量争取多做实事。
2.较好是:赢的装没赢,输的装没输
中国人打斗较高的艺术就是:赢的装没赢,输的装没输。这样双方都没有觉得自己吃亏,也就平息了干戈。因为对中国人来说,“和”远比“输赢”更为重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较好的结果就是“差不多”。
【自检】
请问如果您是一位下棋高手,您与人下棋较期望的结果是什么,并说明自己的这种期望属于中国人输赢态度中的哪一个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6-1
3.合理就好,一切力求恰到好处
“合理就好”很有难度,需要很高的技巧来把握。合理就是要尽量达到恰到好处,既不多也不少。具体到言行上,中国人十分注意合理的分寸,要给别人留有余地。中国人认为给别人留有余地也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逼人太甚只会刺激对方抱定“死斗到底”的决心,从而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4.徒弟比武,方会尽全力分高低
只有徒弟之间比武,才会各尽全力,因为这时双方的较量是在师傅面前显示各自的水平和能耐,一定要分出高低才能结束。徒弟比武,水平接近,也不会致使一方丧命,所以完全可以尽力为之。这就好像如果都是质量偏低的,就一定要较出高下来,否则就会受到轻视甚至遭到淘汰。
中国人的必要修养
中国人有一些修养十分必要,是中国人品德上的一种财富,值得努力地培养和加强。这主要有:
1.明辨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不能取巧
必须清楚辨别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的差异。中国人特别痛恨投机取巧的行为,谁要是投机取巧就会受到别人的诅咒,最后不但损害了自己的声誉,也不会得到所欲求的利益。
2.把圆通和圆滑切实分清楚,圆通才好
圆通和圆滑千万不能混淆:圆通的人推托之后还是会将问题解决掉;圆滑的人在推托之后就只会将问题搁置,不去解决。所以圆通和圆滑的区别就在于动机和结果上面:圆通以推托为手段,以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最后则还是会尽力将问题解决,完成自己的许诺;圆滑的人则以推托为手段,动机就是不想帮忙,所以结果就是以搁置问题的态度来了事。
3.分辨虚安和欺骗的差异性,绝不欺骗
虚安是进入实安的一个过渡阶段,中国人认同虚安行为,但是**反对欺骗行为。虚安和欺骗的差异主要就在于动机和结果上:欺骗的目的是为了隐瞒真相从而一方面达到自己获利的目的,另一方面造成当事人受害的结果。虚安则是通过欺骗的行为来达到安慰对方的目的和结果。
4.辨别艺术和权术的分界点,不耍权谋
中国人较讨厌权谋,所以对于公开玩弄权谋的人,大家都会在心里感到深恶痛绝,因为中国人通常认为玩弄权谋就是不尊重人。中国人喜欢用比较艺术的手法来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在尊重和体谅每个人的特殊处境的基础上搞好人际之间的平衡。
5.区别大我与小我的同和异,多说我们
中国人很重视个体之间的平衡,也很尊重集体的*。所以中国人做重大事情时,都会以“我们”的名义进行,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行动的声势,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使用“我”的名义则只会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困境。所以在中国做事情,要尽量多说“我们”少说“我”。
6.弄清楚经和权之间的配合,持经达变
持经达变是*民族较宝贵的财富。持经达变就是有原则的应变而不乱变,以不变应万变,这是较高的管理智慧。具体说来,有原则的应变而不乱变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点,即:
变有80%是不好的,只有20%是好的
中国人深知世界在不断变化,人的行为也应该在不断变化,从而人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也应该不断改变。这样才能使人和世界达到动态的和谐统一。但是变动必须是渐变,有些可以变,有些则还不能变,只能先变20%,保留80%。这样的“变”才能保持世界和人各自的历史传承性。
不能不变也不能乱变
变化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度,不能因为怕变动带来不稳定而害怕变,结果只会导致一切都归于僵化,从而失去生命力;也不能因为变非常必要就随意乱变,结果导致今不如昔,越改越差。
不要在80%的范围内乱变,要在20%的范围中求应变
对中国人来说,每一个阶段只有20%的部分适合变且必须变,而有80%则必须保留。所以变必须注意选择好变的范围,只能在20%的范围内才可以求变,**不能在80%的范围内乱变。
变得好,大家会觉得好像没有变
较好的变动就是看不出变动的渐变。只有人们感觉不到变,才不会因为变而感到恐惧和不安,才更有利于变的顺利进行。
大家有变的感觉,要小心快要乱变了
如果民众都能够感觉到变动,那说明变动